从古地图看黄岩岛的归属——对菲律宾2014年地图展的反驳

被引:18
作者
李孝聪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2]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黄岩岛; 菲律宾地图展; 1734年西班牙地图; 斯卡巴洛礁; 美西《巴黎条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19 [世界外交史、国际关系史];
学科分类号
060304 ;
摘要
2014年菲律宾政府举办地图展览,围绕黄岩岛的命名与归属,妄图对中国在南海诸岛的主权提出声索。菲方误认为1734年西班牙编制的《菲律宾群岛水道与地理图》上出现的"Panacot"浅滩是黄岩岛,其实欧洲人对黄岩岛最初的认知与命名"Scarborough"(斯卡巴洛礁)与"Panacot"浅滩毫无关系。18世纪末,西班牙人在测量菲律宾以西海域时,由于没有发现吕宋岛近海的"Panacot"浅滩,因而将吕宋岛西岸港口Masingloc的名字移植到斯卡巴洛礁,导致黄岩岛曾经一度被改称"Masingloc"。1898年美国、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其条款规定了西班牙割让给美国的菲律宾群岛的具体范围,即菲律宾的国界线。20世纪以来的地图和文件充分证明黄岩岛从来就不在菲律宾的国界线之内,不是菲律宾的领土,菲律宾不享有主权和管辖权。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7+158 +158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