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上三叠统须四段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油气意义

被引:5
作者
王威 [1 ]
徐国盛 [2 ]
雍自权 [2 ]
宋焕荣 [2 ]
黄尚瑜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动力场; 沉积压释承压水; 水文地质旋回; 须四段; 川中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四段各个水文地质旋回古水动力场的恢复,进而预测油气运移聚集位置。研究表明,古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油气藏形成的流体运移网络的决定性因素,古水动力场是油气成生聚散的重要媒介和驱动力。油气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最终走向与归宿,均与地下水径流系统密切相关。沉积压释承压水流对川中地区油气运聚的影响最大。通过研究,在须四段储集层划分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第四纪等3个水文地质旋回和相应的水文地质阶段。第1水文地质阶段,水动力场主要影响地下水运移、聚散和空间分布;第2水文地质阶段是川中地区油气运移成藏的最有利时机,地下水流作为油气载体和驱动力,携带烃类气体向低势区转移,并在适当地区分异、聚集成藏。图9表1参14
引用
收藏
页码:633 / 6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地层水成因与天然气地质意义 [J].
李伟 ;
杨金利 ;
姜均伟 ;
刘济民 ;
刘宗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4) :428-435
[2]   川中地区香四段气水分布特征及成因机理 [J].
王威 ;
徐国盛 ;
雍自权 ;
袁海锋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378-382
[3]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初探 [J].
刘树根 ;
徐国盛 ;
徐国强 ;
雍自权 ;
李国蓉 ;
李巨初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4) :323-330
[4]   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刘树根,童崇光,罗志立,戴苏兰,庞家黎,张国政,何军 .
天然气工业, 1995, (02) :11-15+108
[5]   水化学找油的理论与应用效果 [J].
刘崇禧 .
地球化学, 1989, (02) :175-180
[6]  
油气田水文地质学原理.[M].刘方槐;颜婉荪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7]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M].沈照理主编;.地质出版社.1986,
[8]  
油田水地球化学.[M].[美]柯林斯(A·G·Collins) 著;林文庄;王秉忱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
[9]  
成矿规律研究中的古水文地质分析.[M].[苏]巴斯科夫(Е·А·Басков) 著;沈照理 译.科学出版社.1981,
[10]  
形成油田的水文地质因素.[M].(苏)В.А.克罗托娃著;王秉忱译;.中国工业出版社.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