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数量与分布

被引:15
作者
艾冲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副教授。地址:西安市
[2] 邮编
关键词
唐代前期; “河曲”地域; 人口; 民族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2 [唐(618~907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唐代前期“河曲”地域人口的民族构成包括汉、稽胡、突厥、铁勒九姓、昭武九姓、党项羌、吐谷浑等七个民族 ,其数量与分布呈动态变化。贞观二十年前 ,“河曲”人口数量可达 180 ,0 0 0余人 ,其中汉族、稽胡族人口约有 5 0 ,0 0 0人 ,分布在“河曲”边缘地带 ,突厥族游牧于“河曲”东半部的夏、胜二州之间以及西北隅 ,昭武九姓居留在“河曲”西部的灵、盐、夏之间。此后 ,由于吐谷浑族、党项羌族、铁勒族的迁入 ,居民数量与空间分布发生新的变化。迄天宝元年 ,“河曲”地域的人口总数已达75 0 ,137人。安史之乱后 ,铁勒九姓、突厥、昭武九姓、吐谷浑诸族人口相继迁出“河曲” ,惟有汉、稽胡、党项羌诸族人口仍留居原地 ,尤其以党项羌人口增长显著 ,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遍及“河曲”地域 ,成为当地人口的主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60+108 +10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的都督府政区 [J].
艾冲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 (01) :57-65
[2]   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 [J].
张广达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02) :73-84+130
[3]   洛阳龙门唐安菩夫妇墓 [J].
赵振华 ;
朱亮 .
中原文物, 1982, (03) :24-29+17+76-82
[4]  
地理志一 .2 《旧唐书》卷38 .
[5]  
玄宗本纪 .2 《旧唐书》卷8 .
[6]  
地理志一 .2 《新唐书》卷37 .
[7]  
关内道四 .2 《元和郡县志》卷4 .
[8]  
地理志七 .2 《新唐书》卷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