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部地区黑垆土的发育演化模式与发生学特性的时空差异

被引:5
作者
张维祥
曹继秀
张宇田
胡双熙
许继善
机构
[1] 兰州大学地理系
[2] 甘肃省庆阳地区水利水保处
关键词
黑垆士; 形成过程; 发生特性; 时空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甘肃东部(亦称陇东)黄土塬区黑垆土的发育演化模式及成土速率与成土作用强度的时空变异规律。提出黑垆土叠加剖面的形成依次经历了古土壤发育、新冰期黄土粉尘堆积覆盖、人类耕作堆肥熟化三个阶段。埋藏古土壤普遍形成于距今7500—3500年高温期的温湿草原环境中,南部粘化黑垆土带还存在距今约13800—7500年的古土壤发育阶段,但此时的成土速率比中全新世小。同一阶段的成土速率和成土作用的强度南部比北部大。在新冰期(距今约3000—2500年)中黄土粉尘的加速堆积,是古土壤层被掩埋以及形成覆盖层的直接原因。具有普遍性的人为耕作熟化是在全新世黄土覆盖层上进行的,黑垆土剖面中不可能普遍存在古耕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26 / 1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