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家庭农场制度框架——基于湖南“十县百村千户”调查的思考

被引:12
作者
高志强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家庭农场制度;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经营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1 [农场];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现状的家庭农场制度必将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构建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制度,必须具有科学的体制机制定位、主体特征界定和功能性特征界定,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共性服务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2+177 +17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M].高志强; 朱翠英; 卢妹香; 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家庭农场发展应有系统的制度设计 [J].
王战 .
上海农村经济, 2013, (10) :13-16
[3]   创新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未来选择:家庭农场 [J].
付飞翔 .
农村经济, 2013, (07) :56-60
[4]   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 [J].
伍开群 .
经济纵横, 2013, (06) :65-69
[5]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J].
黄新建 ;
姜睿清 ;
付传明 .
求实, 2013, (06) :94-96
[6]   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 [J].
高强 ;
刘同山 ;
孔祥智 .
经济学家, 2013, (06) :48-56
[7]   发展和规范家庭农场制度 [J].
周清明 .
新湘评论, 2013, (07) :11-14
[8]   农业的产业与公益双重属性研究 [J].
邹冬生 ;
高志强 ;
周贤君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5) :5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