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乡土语境下的新乡村共同体重构

被引:10
作者
曾鹰 [1 ,2 ]
曾丹东 [3 ]
曾天雄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2] 湘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3]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后乡土; 软乡村; 新乡愁; 伦理共同体;
D O I
10.13582/j.cnki.1672-7835.2017.01.026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农业文明的式微和乡土文化的断裂,加剧了乡村结构和文化内蕴的空洞化,"去乡村化"不可逆。要摆脱作为城市的他者,焕发乡土新的生命力,破解城乡分裂的历史悖论,乡村共同体必须升级:再建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逻辑,唤回文化乡愁的实践支撑,重构支配农民的行动地图,确立起彰显新乡愁的"软乡村",成为留住乡愁的新伦理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60 / 1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空间重构与集体记忆的再生:都市中的乡土记忆 [J].
高小康 .
学习与实践, 2015, (12) :126-134+2
[2]   村庄会终结吗?——城镇化与中国村庄的现状及未来 [J].
陆益龙 .
学习与探索, 2013, (10) :21-30+2
[3]   从“农民的终结”到“村落的终结” [J].
李培林 .
传承, 2012, (15) :84-85
[4]   乡村“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两难 [J].
田毅鹏 .
浙江学刊, 2011, (05) :31-35
[5]   乡村的创造性转化 [J].
赵旭东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2) :189-191
[6]  
新乡土中国[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贺雪峰, 2013
[7]  
明日的田园城市[M]. 商务印书馆 , (英) 霍华德 (Howard, 2011
[8]  
乡村建设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梁漱溟, 2011
[9]  
本土异域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赵旭东, 2011
[10]  
乡土重建[M]. 岳麓书社 , 费孝通,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