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卧青霉Penicillium decumbens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因素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张玉臻
马桂荣
高培基
机构
[1] 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斜卧青霉; 原生质体形成; 原生质体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脱壁酶(含0.04%的蜗牛酶和0.5%的纤维素酶)以0.6M的(NH4)2SO4作稳定剂,于pH6.5,35℃直接酶解不经任何预处理的培养22~25小时和33~36小时的斜卧青霉JN15、Jul的菌丝体,得到大量具再生能力的原生质体。用不同浓度的脱壁酶处理指数生长期的菌丝体,在本试验范围内,原生质体的形成量随酶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其再生频率随酶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获得大量具再生活性的原生质体的脱壁酶的浓度范围。同时,研究了温度,pH、渗透压稳定剂的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作用;在相差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形态变化以及原生质体再生成正常茵丝的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De Vries,O. M. H. et al. Journal of General Microbiology . 1972
[2]   影响链霉菌原生质体形成、再生的因素 [J].
徐小雪 ;
张庭兰 ;
郑幼霞 .
实验生物学报, 1984, (01)
[3]  
TECHNOLOGY[P]. 英国专利:GB8602522D0,1986-04-16
[4]  
Toyama,H. et al.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1984
[5]  
Sphaeroplast forma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Trichoderma reesei[J] . S. K. Picataggio,D. H. J. Schamhart,B. S. Montenecourt,D. E. Eveleigh. &nbsp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1983 (2)
[6]  
Toyama,H. et al.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1984
[7]  
Anne,J. et al.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