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矿区裂隙岩溶水优势流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6
作者
钱家忠
潘国营
吴剑锋
朱学愚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焦作工学院资环系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4]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安徽合肥
[5] 河南焦作
[6] 江苏南京
关键词
裂隙岩溶水; 优势流; 机理; 焦作矿区;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03.06.016
中图分类号
TD745.21 [];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本文根据优势面分析原理对焦作矿区裂隙岩溶水优势流形成机理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 ,分析了优势结构面控水特征和规律。抽水试验实例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裂隙岩溶水运动存在优势流 ,利用综合优势判断裂隙岩溶水优势流方法实用、可行。结论对于基岩矿坑涌水量数值计算或用数值法进行裂隙岩溶水资源评价时参数正确分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华北型”煤田岩溶水害及防治现状 [J].
卜昌森 ;
张希诚 ;
尹万才 ;
曲修术 .
地质论评, 2001, (04) :405-410
[2]   中国北方岩溶区优势面控水机理及优势参数的确定与应用 [J].
周念清 ;
钱家忠 ;
吴剑锋 ;
朱学愚 ;
李根义 .
地质论评, 2001, (02) :151-156
[3]   中国北方裂隙岩溶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J].
刘建立 ;
朱学愚 ;
钱孝星 .
地质学报, 2000, (04) :344-352
[4]   矿井涌水量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报模型 [J].
钱家忠 ;
朱学愚 ;
吴剑锋 ;
潘国营 .
煤炭学报, 2000, (01) :73-77
[5]   地下开采中优势面控灾机理分析 [J].
倪宏革 ;
罗国煜 .
地质论评, 2000, (01) :71-78
[6]   中国华北型煤田矿坑涌水量预测的“准三维”数值模型研究 [J].
武强 ;
陈明佑 ;
田开铭 ;
田际平 .
地球科学, 1992, (01) :87-94
[7]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系统和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 [J].
张凤岐 ;
李博涛 .
中国岩溶, 1990, (01) :9-16
[8]  
基岩水文地质学.[M].孙峰根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