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低温对玉米体内脯氨酸、电导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50
作者
王连敏
王立志
张国民
李忠杰
王春艳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栽培所
关键词
玉米;低温;脯氨酸;电导率;叶绿素;光合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2.5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玉米品种吉单159在三叶期经6℃、10℃低温处理3d、6d,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电导率提高,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降低,植株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延迟型冷害症状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低温对玉米光合作用、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J].
张毅 ;
顾慰连 ;
戴俊英 .
作物学报, 1992, (05) :397-400
[2]   不育花药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刘忠松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7, (02) :16-21
[3]   低温对高等植物叶组织生物电位的影响 [J].
金戈 ;
王洪春 .
植物生理学报, 1987, (01) :64-70
[4]   不同胁迫预处理对水稻幼苗抗冷性和抗旱性的影响 [J].
郭确 ;
潘瑞炽 .
植物生理学报, 1986, (04) :396-401
[5]   玉米冷害的关键期及生育不良型冷害 [J].
余肇福 ;
高妙贞 ;
杨志伟 .
东北农学院学报, 1985, (03) :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