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

被引:9
作者
尹战海
张璐
王金堂
刘淼
曹峻岭
王民
韩学哲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检验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地方病研究所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西安,),(西安,),(西安,),(西安,),(西安,)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基质明胶; 关节骨软骨缺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18.1 [人工脏器与器官];
学科分类号
080502 ;
摘要
目的探讨“双相”异体骨基质明胶(bonematrixgelatin,BMG)作为组织工程软骨载体,与同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结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4月龄新西兰兔32只,雌雄不限,体重2~3kg。1体外实验:取5只新西兰兔,处死后取髂骨和四肢骨,制备一侧松质骨,一侧皮质骨的“双相”异体BMG载体,扫描电镜观察。另取新西兰兔18只,抽取骨髓,分离MSCs并诱导成软骨分化;将诱导而来的软骨前体细胞与“双相”BMG载体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分别于1、3和5周取材行Masson、PAS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2体内实验:将抽取骨髓的18只及余下的9只新西兰兔制成双侧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模型,将前期制备的组织工程软骨同体植入18只兔的右股骨内髁骨软骨缺损(A组),左侧缺损移植异体BMG(B组),其余9只双侧软骨缺损未予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组),分别于术后1、3和6个月取材,行大体、组织学和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观察,改良Wakitani法评分,比较各组修复效果差异。结果1体外实验:“双相”BMG松质骨面孔隙大小100~800μm,细胞于其中增生,形成富含细胞的软骨层;皮质骨面孔隙大小10~40μm,细胞层状覆盖于其表面,可作为起支撑作用的软骨下骨。2体内实验:A组术后1个月即可重建关节骨软骨缺损;修复软骨在观察期内逐渐变薄,但在6个月内始终保持关节面及软骨下骨结构完整。B、C组未能修复缺损,缺损周边软骨磨损加剧。改良Wakitani评分显示A组在3个时间点的各项评分结果,除6个月软骨厚度外,其它指标均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型胶原mRNA原位杂交显示,A组缺损区修复组织中细胞阳性染色率明显高于B、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相”异体BMG可作为组织工程软骨载体材料,其结合自体MSCs诱导的软骨前体细胞制备的组织工程软骨,可修复兔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
引用
收藏
页码:652 / 65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载药骨基质明胶修复骨缺损及预防感染的实验研究 [J].
游洪波 ;
陈安民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0, (03) :162-165
[2]   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在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实验研究 [J].
白伦浩 ;
张云岐 ;
王海义 ;
付勤 ;
马兴为 ;
刘学勇 ;
付永慧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0, (01) :49-51
[3]  
Repair of full-thickness cartilage defects using liposom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J] . Tomoyuki Abe,Harumoto Yamada,Hideto Nakajima,Toshiyuki Kikuchi,Hironari Takaishi,Takushi Tadakuma,Kyosuke Fujikawa,Yoshiaki Toyama.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