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夸富宴”现象及其人类学意义

被引:5
作者
苑国华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夸富宴; “自夸狂”心理; 人类学意义;
D O I
10.16726/j.cnki.bsxb.2006.05.004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夸富宴”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又有社会的根源。它不仅是当地人狂妄自大这种集体心理的流露与表达,而且有规模宏大的场面。其人类学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观点:第一,它表达了夸库特耳人“自夸狂”的心理特征;第二,它是一种再分配体制;第三,莫斯认为,它是一种“总体呈献”,这种观点影响较为深远。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夸富宴——原始部落的一种生活方式 [J].
M·哈里斯 ;
李侠祯 .
民族译丛, 1986, (06) :39-45
[2]  
礼物.[M].(法)马塞尔·莫斯(MarcelMauss)著;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  
反市场的资本主义.[M].许宝强;渠敬东选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4]  
人类学百年争论.[M].(美)埃尔曼·R·瑟维斯(ElmanR.Service)著;贺志雄等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5]  
文化人类学.[M].[美]马文·哈里斯 著;李培茱;高地 译.东方出版社.1988,
[6]  
文化模式.[M].(美)本尼迪克(Benedict;R.)著;何锡章;黄 欢译;.华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