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

被引:73
作者
王鑫强 [1 ]
张大均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关键词
心理素质; 精神病理学模型;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积极心理学; 本土化;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12.06.012
中图分类号
B84 [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 ; 0402 ;
摘要
在对精神病理学模型(PTH)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借鉴中医体质学、易感性(素质)—应激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机制层级、评估与目标层级两个相互关联的层级,强调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主张将心理素质纳入个体心理健康整体状况的评估与诊断体系之中,分类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并按个体所处的不同类型安排与其相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4+174 +1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杨会芹.中南大学.2007, 01
  • [2] Resilience and mental health
    Davydov, Dmitry M.
    Stewart, Robert
    Ritchie, Karen
    Chaudieu, Isabelle
    [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0, 30 (05) : 479 - 495
  • [3]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M].沈德立; 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 [4] 积极心理学.[M].任俊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 [5]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M].张大均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6]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叶一舵; 著.开明出版社.2003,
  • [7] 中医体质学.[M].王琦 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 [8] 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
    席居哲
    左志宏
    WU Wei
    [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09) : 1426 - 1447
  • [9]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内涵结构分析
    张大均
    王鑫强
    [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 (03) : 69 - 74+174
  • [10]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养的整合研究
    张大均
    [J]. 心理科学, 2012, 35 (03) : 530 -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