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半岛中生代火山岩地质地貌特征——以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7
作者
梅村 [1 ]
唐跃林 [1 ]
张崧 [1 ]
康镇江 [2 ]
管福贞 [2 ]
龚淑云 [3 ]
李甘 [3 ]
机构
[1]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2] 深圳市地质学会
[3] 深圳地质建设工程公司
关键词
火山岩; 火山地貌景观; 地质地貌特征; 深圳大鹏半岛;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1427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为调查对象,通过野外重点地质路线观察测制火山地层剖面,结合卫星遥感图像解译,进行锆石同位素激光定年测试及微量元素LA-ICP-MS分析、火山岩石显微镜薄片鉴定、岩石主量元素分析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火山活动的分带明显受区域性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公园内中生代火山岩相基本为陆相喷发,岩石基本分为酸性及中酸性两类,多属钙碱性岩,部分为弱碱性岩。新发现七娘山火山穹丘、三角山-大燕顶火山穹丘,雷公打石山峰、鸡公秃等12处火山锥,摇摆石等6个火山柱及鸡公秃火山锥南西侧的火山针,大燕顶古火山口等火山机构。特征火山岩方面,有隐爆火山集块(角砾)岩、崩积火山集块岩、基浪堆积层-"火山-沉积碎屑岩"。公园内古火山地貌景观有一级地貌景观点3处、二级5处、三级7处。认为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过3期5次火山喷发活动,反映了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及我国东南沿海浙闽粤港巨型火山活动带的部分特征,是亚洲大陆边缘大规模火山喷发(岩)带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系较有代表性的地段,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的天然博物馆。
引用
收藏
页码:341 / 3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