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挑战现有国际秩序——新秩序观与国际公共产品贡献方向

被引:7
作者
赵江林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
关键词
国际秩序; 不确定性; 公共产品; 共同体; 一带一路;
D O 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7.04.005
中图分类号
D822 [对外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促进国际社会平等发展、共同发展理应成为人们构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目标,而由西方发达国家所创建的战后国际秩序却始终偏离上述目标,因此,追求平等发展、公正开放的国际新秩序一直成为发展中国家长久以来的呼声。当前中国正在以共同体这一新观念取代西方国家长期坚守的自由秩序观,引领发展中国家进行一场国际新秩序运动,并通过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一"和平"方式,促进国际秩序向服务于平等发展、共同发展的目标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区域性公共产品与澜湄合作机制 [J].
黄河 ;
杨海燕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01) :130-137
[2]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 [J].
胡德坤 ;
邢伟旌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 70 (01) :17-23
[3]   现代国际秩序的演进与中国的时代责任 [J].
王鸿刚 .
现代国际关系, 2016, (12) :1-14+63
[4]   第三世界的政治主题转换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J].
汪仕凯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 (12) :4-37+156
[5]   “一带一路”与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 [J].
叶卫平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11) :113-116
[6]   从参与者到倡导者:中国供给国际公共产品的身份变迁 [J].
刘雨辰 .
太平洋学报, 2015, 23 (09) :76-86
[8]   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J].
徐蓝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7) :186-204+209
[9]   对当前国际秩序转型的几点看法 [J].
胡仕胜 .
现代国际关系, 2014, (07) :7-10
[10]   地区秩序建构的逻辑 [J].
门洪华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7) :4-2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