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8 条
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隐伏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35
作者:
罗兰
[1
]
蒋少涌
[1
]
杨水源
[1
]
赵葵东
[1
]
汪石林
[2
]
高文亮
[2
]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江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勘查大队
来源:
关键词:
彭山隐伏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岩石地球化学;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壳幔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江西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隐伏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岩体年龄为128~129Ma,属燕山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彭山隐伏花岗岩体具有高硅(SiO2=75.42%76.46%)、富碱(Na2O+K2O=7.93%8.35%,K2O/Na2O=1.32~1.61)的特征,极度贫Mg(普遍MgO=0~0.07%),贫Ca(CaO=0.37%0.69%),弱过铝质(A/CNK=1.04~1.11),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Hf、Nb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Sr、Ba、Eu、P、Ti。稀土总量偏低(∑REE=41.18×10-6~85.06×10-6),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5~0.11)。104×Ga/Al比值变化于2.75~4.04,平均值为3.19。这些特征均不同于典型的A型和S型花岗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岩体可能是一个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该花岗岩中锆石εHf(t)值偏高,主要集中在-0.6-4.5,显示在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参与,属壳幔混源花岗岩,推测该岩体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晚期华南岩石圈伸展拉张环境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818 / 2834
页数:1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