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边界共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13
作者
姜坤
章锦河
王浩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边界共生; 开发模式; 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边界共生”旅游开发是目前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深入分析大别山区域背景、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社区3个层面介入,提出了大别山“边界共生”旅游合作开发新模式,以期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及西双版纳对策 [J].
徐红罡 ;
保继刚 ;
周常春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06) :60-64+75
[2]   试论旅游规划中的社区参与 [J].
宫晓玲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05) :120-123
[3]   重视区域旅游合作开发中的行政区划因素 [J].
张建 .
科学·经济·社会, 2005, (01) :55-59+66
[4]   怒江大坝建设中的各方博弈分析 [J].
尹炎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5, (02) :19-23+46
[5]   行政区旅游资源争议现象初探 [J].
胡丽芳 ;
周玲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1) :58-61+87
[6]   民营企业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J].
依绍华 .
旅游学刊, 2003, (04) :47-51
[7]   大别山区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分析 [J].
曹大贵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4) :296-301
[8]   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 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J].
张慰冰 .
旅游学刊, 1997, (04) :41-44+62
[9]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中国旅游出版社 , 吴必虎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