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离子束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损伤研究附视频

被引:36
作者
宋道军
余汛
姚建铭
邵春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离子束生物工程中心
关键词
离子注入;微生物细胞;刻蚀作用;自由基;损伤修复抑制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27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耐辐射异常微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和大肠杆菌(E.coli)为试材,用显微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研究了20keV的N+离子注入对其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对两种微生物既存在着直接作用的刻蚀损伤又存在着能量沉积所产生自由基的间接作用;对细胞的直接刻蚀作用是导致DNA损伤和生物诱变的主要原因,而自由基所引起的主要是DNA以外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和细胞的膜脂过氧化。随着注入剂量增大,两种微生物细胞受到直接刻蚀作用和间接作用损伤的程度也逐渐加剧。蔗糖密度梯度(50g/L~200g/L)离心DNA沉降分析发现,N+离子60×1015个/cm2注入的D.radiodurans温育4h后DNA的沉降峰仍未恢复到对照水平,这证明离子注入的直接作用不仅损伤了DNA,而且导致了DNA的双链断裂,用DNA损伤修复抑制剂咖啡因和Na2-EDTA处理注入后的细胞,所测存活率下降的结论进一步说明了注入离子对细胞的直接刻蚀作用是导致DNA损伤和生物诱变的直接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三种辐射源对耐辐射微球菌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 [J].
宋道军 ;
余增亮 .
生物物理学报, 1998, (01) :185-188
[2]   离子注入红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及其机理初步研究 [J].
陈宇 ;
林梓鑫 ;
张峰 ;
毛应俊 ;
柳襄怀 ;
汤建中 ;
朱卫民 ;
黄勃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7, (06) :12-16+43
[3]   绿豆种胚中离子注入深度的研究 [J].
苏一 ;
李毅 ;
辛华 ;
张通和 .
核技术, 1997, (12) :15-18
[4]   离子束辐照下微生物、植物组织存活模型的研究 [J].
邵春林 ;
余增亮 .
核技术, 1997, (07) :40-47
[5]   特征X射线能谱法测定Fe+注入小麦种子的深度 [J].
颉红梅 ;
卫增泉 ;
李文建 .
核技术, 1997, (02)
[6]   离子注入生物分子的电荷交换效应 [J].
邵春林 ;
许安 ;
余增亮 .
核技术, 1997, (02)
[7]   超低能离子注入作物育种的一种重要机制 [J].
卫增泉,韩光武,周光明,李强,颉红梅,高清祥 .
生物物理学报, 1996, (02) :315-320
[8]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J].
杨剑波 ;
吴李君 ;
吴家道 ;
吴跃进 ;
余增亮 ;
许智宏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16) :1530-1534
[9]   离子刻蚀生物样品的初步研究 [J].
余增亮,邵春林,杨剑波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3) :260-264
[10]   离子束应用于生物品种改良的研究进展 [J].
江泽慧,彭镇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3) :29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