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1∶2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9
作者
刘世炜
陈景武
季加芬
机构
[1] 崇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潍坊医学院统计学教研室
[3]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北京
关键词
心脏缺损,先天性;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Logistic模型; 比值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1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索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评估各危险因素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对病例和对照的亲生父亲和 (或 )母亲 ,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询问。对所有研究因素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筛选 ,引入交互作用项 ,建立并评价最优回归模型。结果 研究共调查了 72名病例和 14 4名对照 ,进入分析的资料共 66组。按α =0 10水准 ,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 5 1个研究因素进行初筛后确定 16个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最终筛选出本次研究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 7个 ,各变量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这些因素按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 :孕生活事件精神刺激 (Z =3 2 0 ,P =0 0 0 14 )、本胎孕前妊娠次数 (Z =2 62 ,P =0 0 0 87)、孕早期感染史 (Z =2 60 ,P =0 0 0 94)、母亲最高学历 (Z =-2 5 3 ,P=0 0 114 )、孕 12周内感冒 (Z =2 40 ,P =0 0 163 )、孕 3个月内B超检查 (Z =2 2 9,P =0 0 2 2 3 )和出生时是否缺氧或窒息 (Z =1 98,P =0 0 477)。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按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作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TORCH感染治疗与否对胎婴儿预后的关系探讨 [J].
曹云霞 ;
邱林霞 ;
张庆玲 ;
王红菊 ;
刘华平 ;
陆应玉 ;
肖尚喜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 (05) :61-62+64
[2]   甘肃省六地市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J].
高秉仁 ;
岳凤珍 .
中国循环杂志, 2000, (05) :43-44
[3]   孕早期精神受刺激对出生儿单纯性先心病发病的影响 [J].
张泽峰 ;
李竹 ;
季成叶 ;
赵平 ;
洪世欣 ;
李万镇 ;
马郁文 .
中国公共卫生, 1999, (04) :35-36
[4]   32860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J].
陈林波 ;
彭帮田 ;
翟波 ;
刘景旭 ;
何强 ;
陈建中 ;
梁郑 .
中原医刊, 1997, (04) :4-5
[5]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研究概况 [J].
毛霞 .
陕西医学杂志, 1996, (12) :732-734
[6]   上海市杨浦、徐汇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及其特点 [J].
刘薇廷,宁寿葆,华邦杰,陈应泰,周世瑜,郭安玲,陈树宝,周爱卿,张子珊,周韦 .
中华儿科杂志, 1995, (06) :347-349+387
[7]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研究 [J].
邓国英,谢济三,李芳,王文青,杨生玺,朱慧君 .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5, (02) :88-90+166
[8]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J].
唐胜才 .
中级医刊, 1995, (02) :4-6
[9]   孕期精神刺激与后代单纯性先心病发病关系初探 [J].
王束玫,李绍忱,郝培良,贾崇奇,冯月秋 ;
赵跃进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4, (03) :108-109+141-142
[10]   母亲孕早期用药和患病等因素对儿童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发生的影响 [J].
仇小强 .
中国循环杂志, 1993, (04) :217-2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