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类普矮病在闽西、闽北和闽南均有发生,其为害性不可忽视。病害症状因品种不同而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普矮型和草丛型。将类普矮病和普矮病接种在同一稻苗上.可先后产生各自的症状。病害仅能通过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传播。电光叶蝉、白翅叶蝉、褐飞虱和缢管蚜均不传病。病土、病种子和病株汁液也不能传病。对黑尾叶蝉的一些传病特性作过测定。带毒的黑尾叶蝉能终身传毒,但有明显的间歇现象,不经卵传播。将带有普矮病毒和类普矮病毒的黑尾叶蝉分别接种在健康的稗草上。结果证明稗草很容易感染普矮病毒,而不能感染类普矮病。类普矮病毒质粒球状.与普矮病毒抗血清无免疫反应。根据病害的传播方式、症状表现和野生寄主——稗草的反应,以及病毒的形状和血清反应,初步认为水稻类普矮病(Rice dwarf-like disease)是禾谷类作物上的一种新的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