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造林不同密度林分生长研究

被引:21
作者
王克勤
王百田
王斌瑞
高海平
机构
[1] 西南林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
[3] 山西省方山县林业局
关键词
集水造林; 植树带汇流量; 林木生长;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8 [森林计测学(测树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黄土高原 ,集水造林与常规造林相比 ,林木的生长规律和林分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集水造林通过增加植树带汇流量改善了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对 4种密度 (84 0、1110、2 2 2 0和 3330株·hm- 2 )自然坡面集水造林的 15a生刺槐林及拍光坡面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密度同为 10 0 0株·hm- 2 )的 9a生刺槐林进行研究 ,表明林分密度越小 (集水面积越大 ) ,微型集水区产流率越高 ,则植树带汇流量越大。以密度为 84 0株·hm- 2 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为 10 0 %计 ,则从小到大其余 3种密度的林分植树带汇流量分别占 93 6 0 %、81 77%和 84 4 3% ,密度最小的林分年均土壤含水率比密度最大的 2林分高约 2 0 %~2 5 % ;集水造林比常规造林植树带年汇流量多 30 %左右 ,土壤水分相差约 10 %。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和密度效应 ,各密度林分间及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差异显著 ,尤其生长总量最为明显 ,从小到大 4种密度林分 15a时树高分别为 12 10、10 31、8 4 5和 7 2 2m ,胸径分别达到 17 14、11 6 1、9 17和6 5 6cm ,林分蓄积量分别为 2 14 5 8、110 2 9、12 1 35和 84 0 3m3·hm- 2 ;集水造林和常规造林 9a时的树高生长分别达到 9 13和 7 0 4m ,胸径生长分别达到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集水造林林分水分生产力研究 [J].
王克勤 ;
王斌瑞 .
林业科学, 2000, (S1) :1-9
[2]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分生长、木材造纸特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J].
温佐吾 ;
谢双喜 ;
周运超 ;
齐新民 .
林业科学, 2000, (S1) :36-43
[3]   辽宁省刺槐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 [J].
刘财富 ;
黄金东 ;
范俊岗 .
林业科学, 2000, (01) :41-46
[4]   华山松林分生长量的研究 [J].
鄢志明 ;
邓健 ;
张万玉 ;
何清华 ;
何永虎 .
林业科技通讯, 1999, (01) :8-10+14
[5]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J].
温佐吾 ;
谢双喜 ;
周运超 ;
唐成万 .
林业科学, 1998, (06) :3-5
[6]   集水造林防止人工林植被土壤干化的初步研究 [J].
王克勤 ;
王斌瑞 .
林业科学, 1998, (04) :16-23
[7]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J].
杨维西 .
林业科学, 1996, (01) :78-85
[8]   黄土高原坡面林地不同集水措施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J].
郑彩霞,王斌瑞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04) :56-61
[9]   河北花岗岩丘陵地的立地特性与刺槐生长分析 [J].
陈广太 ;
王文全 ;
袁玉欣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3, (01) :58-65
[10]   华北油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的生物量 [J].
马钦彦 .
北京林学院学报, 1983, (04) :1-1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