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本体论思辨

被引:3
作者
阳友权
机构
关键词
语言本体; 诗人; 散文; 作家; 人类本体; 语象; 宇宙; 文学语; 语言能力; 审美品性; 自我指称; 交际工具; 自我指涉; 指涉性; 本体论; 辩证唯物主义;
D O I
10.16059/j.cnki.cn43-1008/c.1990.02.019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德国符号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把人定义为“使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他所讲的“符号”主要就是指的语言符号。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在的寓所”,只是由于分享语言,人才成其为人。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是:“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还有如索绪尔、弗雷格、俄国形式主义者、法国结构主义者们,也都声称“语言之外没有世界”。在西方,无论是以人本方式把语言作为人的符号系统、或把语言置于人的存在这一根基上来追问的现代哲学家,还是把语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心灵能力的现代语言学家,抑或是以文本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世界100位作家谈写作.[M].林辰 编选;王歌;郑欣 译.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
[2]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M].[英]杰弗森等 著;包华富等 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3]  
艺术问题.[M].[]苏珊·朗格 著;滕守尧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  
应用语言学导论.[M].[英]S·皮特·科德(S·P·Corder) 著;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