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温对华北冬小麦生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26
作者
谭凯炎
房世波
任三学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与农业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气候变暖影响; 增温; 冬小麦; 试验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16 [农业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为了探索和验证未来地表气温升高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增温响应的基本特征,在田间条件下采用红外辐射器增温的方法(FATI)对冬小麦全生育期进行昼夜增温处理,分析了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及其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增温使冬小麦返青期显著提前,冬后生育阶段整体前移10d以上,全生育期天数减少,但营养生长时间大幅增加,开花至乳熟时间延长,乳熟至成熟时间缩短;在偏冷年份,增温处理保障了小麦的正常分蘖和生长,株高显著提高,有效穗数比对照增加27.4%,籽粒产量比对照大幅增加;在偏暖年份,增温导致小麦穗分化时间延长,穗粒数增加,灌浆中后期遭受高温危害,千粒重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增温致使冬小麦生产耗水量增加。就华北冬小麦而言,冬季及早春一定幅度的升温有利于小麦生产,但增幅过大可能会导致不利结果;而春末夏初升温对小麦生产是不利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02 / 9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麦田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系统的设计及增温效果 [J].
田云录 ;
郑建初 ;
张彬 ;
陈金 ;
董文军 ;
杨飞 ;
张卫建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8) :3724-3731
[2]   灌溉农田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J].
谭凯炎 ;
房世波 ;
任三学 .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03) :423-426
[3]   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房世波 ;
谭凯炎 ;
任三学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5) :3251-3258
[4]   大气CO2浓度倍增对稻田生态系统钙、镁、硅离子流失的潜在影响 [J].
郭嘉 ;
张卫建 ;
户其亮 ;
朱建国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8, (06) :558-564
[5]   全球变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野外增温装置 [J].
牛书丽 ;
韩兴国 ;
马克平 ;
万师强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2) :262-271
[6]   华北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研究 [J].
柳艳香 ;
吴统文 ;
郭裕福 ;
颜京辉 .
气象学报, 2007, (01) :45-51
[7]   气候变化对中国黄淮海农业区小麦生产影响模拟研究 [J].
田展 ;
刘纪远 ;
曹明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598-607
[8]   气候变化对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J].
张建平 ;
赵艳霞 ;
王春乙 ;
何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7) :1179-1184
[9]   气候变化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J].
杜瑞英 ;
杨武德 ;
许吟隆 ;
冯强 .
生态科学, 2006, (01) :34-37
[10]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居辉 ;
熊伟 ;
许吟隆 ;
林而达 .
作物学报, 2005, (10) :1340-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