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典型的鹅头型汊道有8个,其形态特征往往为多汉并存,沙洲罗列且成不对称分布,这些汊道中较稳定的有枞阳、八卦洲河段,变化较大的有陆溪口、团风、龙坪、官洲及铜陵河段。鹅头型汊道多形成于地质构造相对凹陷区或两组以上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地区,并发育在自身所造成的河流冲积物上。其演变特点是主支汊分流比不断变化;主支汊交替转化,主泓周期性摆动;主流单向汇聚,崩岸、切滩时有发生。形成鹅头型汊道的必要条件是应有适宜的地质构造与地貌条件,砂层出露厚度与滩槽高差之比应大于0.4;河床一岸由坚硬物质组成单侧节点,而另一岸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其充分条件是科氏力的影响;上游单边矶头着流;单边节点上游河道具有一定的曲率。鹅头型汊道具有洲滩易位、主支汊转化、航槽周期性摆动的演变规律,因而给沿岸工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应积极加以整治,最后介绍了八卦洲汊道、官洲河段的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