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地区公路两侧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特征

被引:3
作者
曹智伟
马友鑫
李红梅
郭宗锋
刘文俊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公路效应; 热带森林; 橡胶园; 西双版纳;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6.03.004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根据西双版纳地区1976、1988和2003年三期LandsatMSS/TM/E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Arc-G IS软件的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内主干公路两侧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结果如下:27 a间,与整个西双版纳州相比,主干公路两侧的土地利用强度更大、增长速度更快。公路两侧的土地利用转化主要表现为由林地向橡胶园和茶园转变,林地锐减,橡胶园迅速增加,林地是橡胶园的最主要来源。主要地类的面积在一定范围表现出与距公路距离的相关关系,距公路越近,林地面积百分比越小,橡胶园、建筑用地和水田面积百分比越大。土地利用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公路效应,距离公路越近,林地减少的速度、橡胶园增加的速度越快;随着距离的增加,林地向橡胶园的转化面积逐渐减小。土地利用变化的公路效应深度表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1976年为公路两侧5 km,1988年为7 km,2003年达11 km。
引用
收藏
页码:284 / 2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高原交通干线对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兰州至格尔木段为例 [J].
阎建忠 ;
张镱锂 ;
刘林山 ;
沈振西 ;
刘燕华 ;
郑度 .
地理学报, 2003, (01) :34-44
[2]   青藏公路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以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段为例 [J].
张镱锂 ;
刘林山 ;
摆万奇 ;
郑 度 ;
李双成 ;
阎建忠 .
地理学报, 2002, (03) :253-266
[3]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史培军 ;
陈晋 ;
潘耀忠 .
地理学报, 2000, (02) :151-160
[4]   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分析 [J].
刘纪远 ;
刘明亮 ;
庄大方 ;
邓祥征 ;
张增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31-1040+1058
[5]   生态环境变化对雾的影响 [J].
黄玉仁 ;
黄玉生 ;
李子华 ;
陈宝君 .
气象科学, 2000, (02) :129-135
[6]   西双版纳勐仑地区40余年气候变化 [J].
李红梅 .
气象, 2001, (10) :20-24
[7]   西双版纳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区系成分及变化趋势 [J].
朱华 ;
许再富 ;
王洪 ;
李保贵 .
生物多样性, 2000, (02) :139-145
[8]   道路生态研究进展 [J].
李月辉 ;
胡远满 ;
李秀珍 ;
肖笃宁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447-452
[9]  
The Effects of Motorway Runoff on Freshwater Ecosystems: 3. Toxicant Confirmation[J] . A. B. A. Boxall,L. Maltby.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