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豆食心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海温的关系及其长期预测预报

被引:15
作者
吴瑞芬 [1 ]
霍治国 [2 ]
王鹏飞 [3 ]
吕景华 [3 ]
闫伟兄 [1 ]
机构
[1]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3] 呼和浩特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发生面积; 大气环流; 海温; 预测预报;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8.0145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大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对1952—2001年中国大豆食心虫发生面积与食心虫发生前一年1月至当年4月中74个环流特征量及286个网格点海温逐月及不同组合时段距平值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了大气环流和海温因子,通过逐步回归,分别建立了中国大豆食心虫发生面积的大气环流和海温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和延伸预报。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和延伸预报效果均较好,2002—2004年大气环流模型延伸预报平均准确率达88%,海温模型延伸预报准确率达86%。
引用
收藏
页码:596 / 6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根据温雨系数预测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程度 [J].
赵爱莉,李楠,牛建光,高敏 .
大豆通报, 1996, (03) :11-12
[2]   单季晚稻褐飞虱发生程度的气候诊断 [J].
李军 ;
蒋耀培 ;
杨秋珍 ;
王志雄 .
生态学杂志, 2005, (03) :339-342
[3]   东北地区近44年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及可能影响 [J].
孙凤华 ;
杨素英 ;
陈鹏狮 .
生态学杂志, 2005, (07) :751-755+762
[4]   东亚飞蝗发生的生态因素辨识及监测预测 [J].
姜燕 ;
霍治国 ;
李世奎 ;
吴瑞芬 ;
杜海江 .
生态学杂志, 2007, (05) :737-742
[5]   大豆食心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研究 [J].
范遗恒,陈雅娟 .
大豆科学, 1995, (03) :241-245
[6]   用海温预报第一代粘虫发生量和发生期的初步探讨 [J].
赵圣菊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1) :128-132
[7]   大豆食心虫发生期与发生量预报研究 [J].
田正仁 ;
赵淑艳 ;
胡忱孝 .
植物保护, 1990, (05) :19-20
[8]   气象因素对大豆食心虫的影响及预报 [J].
张兴林,蒋晔男,王会新 .
黑龙江气象, 1995, (02) :27-30
[9]   大豆食心虫虫食率预测研究 [J].
李仲兰 .
昆虫知识, 1987, (04) :215-218
[10]   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海温预报模式的研究 [J].
赵圣菊 ;
姚彩文 .
植物病理学报, 1989, (04) :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