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1960~2000年活动积温年代变化和地表植被的适应性调整

被引:23
作者
徐兴奎 [1 ]
王小桃 [1 ,2 ]
金晓青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叶面积指数; 物候; 归一化植被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一年多季农业耕作区域的布局和植被物候变化是长期气候适应的结果。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以活动积温和天数为综合指标的各种级别的气候区域边界发生变化,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两季农业耕作区域和植被物候也发生了适应性调整。其中20世纪60~80年代,活动积温和天数空间分布相对比较平稳,边界没有发生明显的拓展和收缩,但随着气温升高,20世纪90年代活动积温边界发生改变,各量级的活动积温和天数综合指标边界明显向北推进。对应于气候的持续变暖,来自遥感数据的谐波分析和物候监测结果显示,90年代北方地区一年两季耕作面积增加,范围向北扩展;同时植被物候也发生明显改变,80年代和90年代的物候变化比较显示,1995年之后植被生长期比1985年之前普遍提前约10d左右,在一年两季耕作区域,植被生长期提前将近20d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6042 / 60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全球变暖与广东气候带变化 [J].
黄珍珠 ;
张锦华 ;
时小军 ;
何健 ;
陈慧华 .
热带地理, 2008, (04) :302-305+330
[2]   基于遥感的黑龙江省西部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J].
朱晓禧 ;
方修琦 ;
王媛 .
地理科学, 2008, (01) :66-71
[3]   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辛良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907-915
[4]   郑州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柳晶 ;
郑有飞 ;
赵国强 ;
陈怀亮 .
生态学报, 2007, (04) :1471-1479
[5]   青海草本植物物候期变化与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J].
祁如英 ;
王启兰 ;
申红艳 .
气象科技, 2006, (03) :306-310
[6]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陆佩玲 ;
于强 ;
贺庆棠 .
生态学报, 2006, (03) :923-929
[7]   植物物候研究进展 [J].
李荣平 ;
周广胜 ;
张慧玲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3) :3541-3544
[8]   近20年气候变暖对北京时令旅游的影响——以北京市植物园桃花节为例 [J].
马丽 ;
方修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3) :313-319
[9]   近50年北京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时效——基于遥感数据和物候资料的分析 [J].
张学霞 ;
葛全胜 ;
郑景云 .
生态学杂志, 2005, (02) :123-130
[10]   全球变化的区域适应研究:挑战与研究对策 [J].
葛全胜 ;
陈泮勤 ;
方修琦 ;
林海 ;
叶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04) :516-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