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30
作者
汤孟平 [1 ,2 ]
徐文兵 [1 ,2 ]
陈永刚 [1 ,2 ]
邓英英 [1 ]
赵明水 [3 ]
机构
[1]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
[3]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近自然毛竹林; 空间结构; 生物量; 主成分分析; Voronoi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5.7 [刚竹];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内设置1块100m×100m的固定标准地,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100个调查单元,用全站仪对每株毛竹进行精确定位调查,基于GIS的Voronoi图空间分析功能,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择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竞争指数和目标竹最近邻竹株数4个空间结构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空间结构因子的重要性表现为聚集指数>年龄隔离度>最近邻竹株数>竞争指数;聚集指数与单位面积生物量的负相关关系最明显,较高聚集程度是提高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前提条件;年龄隔离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高产毛竹林的年龄隔离度≥0.5;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最近邻竹株数增加而降低,当目标竹有4株最近邻竹时,最有可能获得高产;随竞争指数增加,毛竹林单位面积生物量有下降趋势,但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