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湖钼(钨)矿化花岗岩体的成因特征

被引:3
作者
吴澄宇
刘孝善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花岗岩; 钼(钨)矿床; 同熔型; 稳定同位素; 河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泥湖钼(钨)矿化复式花岗岩体,从早期到晚期由班状花岗岩类组成,它位于东秦岭地区。它们的钾长石具高温结构态,黑云母全为富镁型,副矿物主要是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但到晚期磁铁矿、磷灰石含量大大降低,而硫化物和萤石明显增长。这类花岗质岩石具有高 SiO2、富 K2O、铝近于过饱和,而低 MgO、CaO 及全铁;微量元素分析显示 Mo、Rb、Be、Th、U 及 F 富集,而 Sr、Ba 及过渡金属减少;稀土配分模式是平滑地向右倾斜,Eu 轻度亏损,重稀土有增高趋势;87Sr/86Sr 初始比值为0.7074—0.7080,年龄191—142M·Y·;δ18O 为+8.9~+11.08‰;钾长石和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应属含放射性成因铅不高的异常铅。所有这些特征表明南泥湖花岗质侵入体属同熔型,并遭受到壳源物质混染及强烈结晶分异作用。古俯冲断裂带的重新复活,即华北地台南缘深断深裂带的活动,高钼背景值的厚度达40—45km 的硅铝质地壳,对木区印支晚期—燕山期岩浆产生及钼矿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33 / 346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