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缅甸虫源迁入中国的路径分析

被引:210
作者
吴秋琳 [1 ]
姜玉英 [2 ]
吴孔明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缅甸种群; 风温场; 迁飞轨迹; 监测预警;
D O I
10.16688/j.zwbh.2019047
中图分类号
S433.4 [鳞翅目害虫];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对非洲和南亚国家的入侵已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该虫2018年年底已在缅甸形成虫源基地,并零星进入中国云南西南部地区。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了缅甸和华南地区春、夏两季(3-8月)925 hPa夜间平均风温场,并模拟预测了缅甸地区草地贪夜蛾在此期间进入中国的迁飞轨迹以及主要降落和波及的地区。结果表明:3-4月盛行的微弱西风不利于远距离迁移,但成虫的自主飞行可形成对云南和广西局部地区的近距离入侵;进入5月份后,随着西南夏季风的加强,云南和广西全境成为缅甸虫源的主要迁入地,并可能波及贵州、广东、海南和湖南等省。因此,4月份之前要重点监控云南和广西地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与为害,此后,应将监控区域扩大至中国中南部地区的各个省份。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18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东北二代粘虫大发生机制:1978年个例分析 [J].
胡高 ;
吴秋琳 ;
武向文 ;
姜玉英 ;
曾娟 ;
翟保平 .
应用昆虫学报, 2014, 51 (04) :927-942
[2]   昆虫迁飞研究中的轨迹分析方法 [J].
芦芳 ;
翟保平 ;
胡高 .
应用昆虫学报, 2013, 50 (03) :853-862
[3]  
Migration patterns and winter population dynamics of rice planthoppers in Indochina: New perspectives from field surveys and atmospheric trajectories.[J].Qiulin Wu;Gao Hu;Hoang Anh Tuan;Xiao Chen;Minghong Lu;Baoping Zhai;Jason W. Chapman.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19,
[4]  
Migration pathways of corn earworm (Lepidoptera: Noctuidae) indicated by tetroon trajectories.[J].J.K. Westbrook;R.S. Eyster;W.W. Wolf;P.D. Lingren;J.R. Raulston.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1995, 1
[5]   MIGRATION FLIGHT BY AN APHID, RHOPALOSIPHUM-MAIDIS (HEMIPTERA-APHIDIDAE), AND A NOCTUID, SPODOPTERA-FRUGIPERDA (LEPIDOPTERA-NOCTUIDAE) [J].
ROSE, AH ;
SILVERSIDES, RH ;
LINDQUIST, OH .
CANADIAN ENTOMOLOGIST, 1975, 107 (06) :567-576
[6]  
长江以南地区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动力作用的联系.[D].朱坚.南京大学.20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