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转换带控油机制研究

被引:29
作者
李亚辉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控油作用;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构造转换带是盆地演化中保持形变守恒而产生的调整构造,它不仅可以发育于伸展构造系统,也可以发育于走滑构造体系,在不同的构造体系中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在伸展构造体系中传递断层一般表现为压扭性质,具有较好的封闭能力;而在走滑构造体系中则往往表现为张性,封闭能力较差。应用构造转换带理论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真武、吴堡断裂带的研究认为,许庄、陈堡地区分别发育不同性质的构造转换带,具有不同的控油机制,其中许庄地区传递断层封闭油气的能力较好,陈堡地区传递断层封闭油气的能力较差。这一认识较好地解释了这2个地区成藏条件的差异,也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伸展地区变换构造研究进展 [J].
刘剑平 ;
汪新文 ;
周章保 ;
陶国强 ;
文绵良 .
地质科技情报, 2000, (03) :27-32
[2]   永8地区断层控油作用研究 [J].
孔凡群 ;
李亚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6) :12-13+16
[3]   东辛油田断层转换带与油气富集 [J].
史文东 ;
彭尚谦 ;
姜凤玖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14-17
[4]   苏北盆地扭动构造油气藏 [J].
邱旭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26-29
[5]   断裂带封闭势研究及应用 [J].
史文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4) :16-18+82
[6]   断陷盆地源盖断时空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付广 ;
吕延防 ;
付晓飞 ;
孟庆芬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5) :17-20+82
[7]   断裂对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J].
付广 ;
孟庆芬 ;
祝彦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1) :33-35+84
[8]   断层幕式活动期和间歇期流体运移与油气成藏特征 [J].
于翠玲 ;
曾溅辉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5, (02) :129-133
[9]   苏北盆地真武吴堡断裂带的构造样式及圈闭类型 [J].
邱旭明 .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3) :278-280+295
[10]   断层不同输导通道封闭机理及其研究方法 [J].
付广 ;
刘洪霞 ;
段海风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404-40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