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行动单位:集体、农户与个人——兼论当代中国农民行动单位演变轨迹

被引:12
作者
邓大才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民行动单位; 集体行动单位; 个人行动单位; 生存最大化; 货币收入最大化;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08.05.009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农民以家庭为行动单位,家庭是农民行动的主体单位。在经济条件、生产和劳动力的社会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民行动单位会有所偏离。在生存受到威胁时,家庭行动会上升为集体行动;在家庭经济条件变好的情况下,个人行动可以独立于家庭行动。从总体上看,农民行动与家庭行动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农民行动从属于、服务于、独立于家庭行动,各个阶段循环往复,交替前进,农民的行动空间、选择集和自由度都在逐渐扩大。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M].(美) 裴宜理; 著.商务印书馆.2007,
[2]  
江村经济.[M].费孝通著;.商务印书馆.2001,
[3]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4]  
集体行动的逻辑.[M].(美) 奥尔森 (Olson;M.)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6]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 [J].
邓大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3) :9-16
[7]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J].
徐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3) :2-8
[8]   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 [J].
曹树基 .
中国人口科学, 2005, (01) :16-3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