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主义的退潮与门罗主义的再解释——区域霸权与全球霸权的空间观念之争

被引:9
作者
章永乐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威尔逊主义; 门罗主义; 大空间; 霸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71.2 [];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威尔逊总统在1919年的行动将美国的国际威望推向高峰,但也使得威尔逊主义与门罗主义的关系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威尔逊论证其政策主张是门罗主义的自然发展,但其国内政敌认为威尔逊主义将导致欧洲列强通过国际联盟来干涉美国事务,从而违背了门罗主义。在德国,卡尔·施米特更系统地论证威尔逊主义与门罗主义相互对立,并主张德国可以根据美国门罗主义的先例,在欧洲建立自身的"大空间"秩序。日本在威尔逊执政之前即存在"亚洲门罗主义"话语,当其大陆扩张受到国联秩序限制时,日本同样强烈主张门罗主义,并参考施米特的论述,为自身侵略性的区域秩序主张提供国际法论证。威尔逊所激化的话语冲突,其背后是区域霸权的多元空间性主张与全球霸权的全球普遍同质主张之间的斗争。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今人更深刻地理解当代全球政治秩序演变中的结构性冲突。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9+143 +143-14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论断与概念.[M].(德)卡尔·施米特(CarlSchmitt)著;朱雁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M].王绳祖等编选;.法律出版社.1988,
[3]  
国际条约集.[M].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