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役权概念的体系性解读

被引:36
作者
朱广新
机构
[1] 《中国法学》杂志社
关键词
地役权; 用益物权; 需役地; 需役地的利益; 为人的地役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自罗马法到近现代一些重要的民法典,地役权概念始终保持了明确的内在规定性。地役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超政治体制和跨时空转换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在构造的客观性,即其不仅以需役地和供役地的并存为构造基础,而且直接以需役地而非需役地权人的利益为构造目的。如此独特的构造,使地役权拥有了纯技术性概念的外观,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役使他人"的法效果,并进而增强了它的亲和力、便利了它的普适性。这诠释了自罗马法以来的大陆法为何始终强调地役权必须是为了需役地的利益,并决定了地役权不可能具备孵化他种用益物权的"母权"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4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6,
  • [2] 中日民商法研究.[M].渠涛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 [3] 罗马法原理.[M].陈朝璧; 著.法律出版社.2006,
  • [4] 民法物权编.[M].刘志敭;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 [5] 物权法提要.[M].(日)三潴信三著;韦浩点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 [6] 德国物权法.[M].(德)鲍尔(Baur);(德)施蒂尔纳(Sturner)著;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
  • [7] 物权法通论.[M].温世扬; 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 [8] 罗马法词典.[M].黄风编著;.法律出版社.2002,
  • [9] 物权法.[M].(德)曼弗雷德·沃尔夫(ManfredWolf)著;吴越;李大雪译;.法律出版社.2002,
  • [10] 走入新世纪的私法自治.[M].苏永钦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