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41
作者
汤勇华 [1 ]
黄耀 [1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力贡献率; 基础产量; 统计模型; GIS; 空间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农业统计数据和土壤属性数据,将业已建立的地力贡献率统计模型与GIS技术耦合,研究了中国大陆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玉米的生长受钾素的影响较大,高值区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春玉米区,基础产量和地力贡献率分别为3.43t·hm-2和51%;低值区分布在华中华南一带,为1.90t·hm-2和33%。其余作物的高产区分布在东部沿海以及长江黄淮流域,特别是华东华中和四川盆地,低产区主要分布在华北以北以及西南丘陵地带。统计分析表明,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对水稻生产的贡献最大,且空间变异小。冬小麦地力贡献率和基础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其他各作物。该研究能较好地模拟我国3种作物的基础产量,可为区域尺度农田指导施肥和控制农业生态环境胁迫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70 / 10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J].
汤勇华 ;
黄耀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4) :1283-1289
[2]   化学肥料的土壤生态环境效应 [J].
李东坡 ;
武志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5) :1158-1165
[3]   基于模型和GIS的江苏省氮肥施用适宜性分析——以2000年为例 [J].
朱大威 ;
黄耀 ;
金之庆 ;
张稳 ;
姜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5) :1373-1382
[4]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J].
王激清 ;
马文奇 ;
江荣风 ;
张福锁 .
资源科学, 2008, (03) :415-422
[5]   从栅格到县域: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区域差异分析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张晶 ;
王秀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747-755+854
[6]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田间精确管理分区研究 [J].
李艳 ;
史舟 ;
吴次芳 ;
李锋 ;
程街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1) :114-122
[7]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J].
黄耀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722-732
[8]   中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性与空间尺度的关系 [J].
吴乐知 ;
蔡祖聪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9) :965-972
[9]   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施用现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J].
孙志梅 ;
武志杰 ;
陈利军 ;
刘永刚 .
土壤通报, 2006, (04) :782-786
[10]   影响水稻产量因子的研究 [J].
季彪俊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