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28
作者
李超 [1 ]
屈文俊 [1 ]
王登红 [2 ]
陈郑辉 [2 ]
杜安道 [1 ]
机构
[1]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Re-Os同位素体系; 黑色岩系; 油页岩; 沥青; 次石墨; 原油; 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Re-Os同位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进展。Re、Os能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富有机质地质样品中富集,Re-Os同位素体系在各种富有机质样品的研究已成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文章介绍了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应用于富有机质地质样品研究的原理及其地质样品种类,从风化淋滤和熟化两方面对Re-Os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进行了说明,并且结合实例论述了Re-Os同位素体系应用于富有机质地质样品的重大意义,还对不同类型富有机质样品的采样和溶样方法进行了归纳。此外,还提出了当前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分析将成为解决地质难题一种新的有力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421 / 4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油气成藏过程中的同位素测年方法评述 [J].
蔡李梅 ;
陈红汉 ;
李兆奇 ;
吴悠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 28 (04) :18-23
[2]   羌塘盆地胜利河海相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Re-Os定年 [J].
王剑 ;
付修根 ;
杜安道 ;
汪正江 ;
陈文西 .
海相油气地质, 2007, (03) :21-26
[3]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Re-Os“年龄”及其意义 [J].
杨胜洪 ;
陈江峰 ;
屈文俊 ;
杨刚 ;
杜安道 .
地球化学, 2007, (01) :27-36
[4]   煤中黄铁矿的铼-锇同位素含量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桂建 ;
彭子成 ;
杨刚 .
地学前缘, 2006, (01) :211-215
[5]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韩春明 ;
肖文交 ;
赵国春 ;
屈文俊 ;
毛启贵 ;
杜安道 .
岩石学报, 2006, (01) :163-170
[6]   黑色页岩与大洋缺氧事件的Re-Os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 [J].
杨競红 ;
蒋少涌 ;
凌洪飞 ;
陈永权 .
地学前缘, 2005, (02) :143-150
[7]  
Re-Os age for molybdenite from the Gangdese porphyry copper belt on Tibetan plateau: Implication for geody- namic setting and duration of the Cu mineralization[J]. HOU Zengqian1, QU Xiaoming1, WANG Shuxian2, DU Andao2, GAO Yongfeng3 & HUANG Wei4 1.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2. National Center of Geoanalysi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3. Shijiazhuang College of Economy, Shijiazhuang 056000, Chi
[8]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金(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J].
毛景文 ;
Holly STEIN ;
杜安道 ;
周涛发 ;
梅燕雄 ;
李永峰 ;
藏文栓 ;
李进文 .
地质学报, 2004, (01) :121-131
[9]   China [J].
Rubenstein, Joshua .
COMMENTARY, 2008, 125 (01) :12-12
[10]  
Extreme enrichment of polymetallic Ni–Mo–PGE–Au in Lower Cambrian black shales of South China: An Os isotope and PGE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J] . Shao-Yong Jiang,Jing-Hong Yang,Hong-Fei Ling,Yong-Quan Chen,Hong-Zhen Feng,Kui-Dong Zhao,Pei Ni.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