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于国光
王铁冠
吴大鹏
王娟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分布; 源解析; 气溶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集了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PM10和PM2.5颗粒物样品,参考美国EPA-610方法,利用色谱-质谱技术对美国环保总局推荐的18种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内标法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PM10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其中PM2.5的细粒子占很大比例;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春季最高,然后依次为冬季、秋季、夏季.多环芳烃单体的质量浓度在0.10~36.71 ng/m3之间,萘、芴、苊等低分子量芳烃的含量相对低;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苯并[k]荧蒽、苯并[a]芘等高分子量芳烃的含量相对较高,其中苯并[ghi]苝的含量最高.多环芳烃单体的质量浓度和18种多环芳烃的总质量浓度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一般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约有70%以上的多环芳烃分布在PM2.5颗粒物中.不同环数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为:5环>4环>6环>3环>2环,其中4环和5环芳烃约占总质量浓度的62%以上.利用多环芳烃的比值进行源解析,发现污染物为本地来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和燃煤源的排放,其中汽油车的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
    张迪瀚
    马永亮
    贺克斌
    段凤魁
    贾英韬
    奥田知明
    田中茂
    [J]. 环境科学, 2006, (07) : 1269 - 1275
  • [2] 北京市采暖期大气中PM和PM质量浓度变化分析
    鲁兴
    吴贤涛
    [J]. 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 487 - 490
  • [3] 广州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李军
    张干
    祁士华
    [J]. 环境科学, 2004, (03) : 7 - 13
  • [4] 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中的相分布
    毕新慧
    盛国英
    谭吉华
    唐小玲
    傅家谟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1) : 101 - 106
  • [5]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J]. 杨复沫,贺克斌,马永亮,张强,余学春.中国环境科学. 2002(06)
  • [6] 交通来源颗粒物粒径谱分布及其与能见度关系
    王玮
    潘志
    刘红杰
    叶慧海
    岳欣
    王英
    刘萍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04) : 17 - 22
  • [7] 北京、东京、筑波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组成研究
    黄业茹
    狄一安
    施钧慧
    西川雅高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1, (01) : 4 - 8
  • [8] 太原市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与DNA的结合反应
    郭栋生
    袁小英
    张志强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01) : 5 - 7
  • [9] 广州市气溶胶中多环芳烃分布、季节性变化及来源判识指标
    成玉
    陈立民
    盛国英
    闵育顺
    傅家谟
    邵波
    [J]. 中国环境科学 , 1998, (02) : 41 - 44
  • [10] 室内外空气悬浮颗粒物中8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粒径分布的研究
    孙成均,田边潔,小谷野道子,杨正文,黎源倩,张建新
    [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1994, (04) : 442 -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