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银硐子银多金属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4
作者
陈在劳
机构
[1] 陕西银矿
关键词
银硐子矿床; 矿床成因; 控矿条件; 同生断裂; 火山作用; 成矿模型; 陕西柞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2 [银];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氢氧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成矿热水属深源热液性质,但在海底洼地成矿堆积时发生与海水的混合,使得成矿热液具有复合的特征。硫同位素分布直方图显示塔式效应不明显,显示出非单一来源的特征。铅同位素特征表明银硐子的铅来自地幔-下地壳。矿石与含矿地层的化学成分的比较也表明物质来源是不同的。热水大部分来自古海水下渗和下伏地层中的孔隙水(封存水)说明下伏地层亦是成矿物质的部分供给者。火山作用激发和强化了地壳内的热水循环萃取过程,同时也是银硐子矿床形成的强烈且稳定的动力系统。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喷溢和热卤水。矿床产出受中泥盆统地层层位的严格限定,具同生沉积成因特征。同生断裂的演化,既是沉积盆地的主宰者,又沟通了地壳上部与更深处的成矿物质的交流,是银硐子矿床的主要控矿条件。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热卤水喷溢-同生沉积矿床"。并据此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陕西银硐子喷溢沉积改造型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解析 [J].
王思源 .
现代地质, 1993, (01) :73-82
[2]  
秦岭泥盆系铅锌成矿带[M]. 地质出版社 , 祁思敬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