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下第三系成岩演化与次生孔隙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40
作者
陈永峤
于兴河
周新桂
刘计国
陈占坤
张守鹏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3] 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4] 湖北潜江 
[5] 北京 
[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 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
[8] 山东东营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下第三系; 构造区带; 成岩作用; 成岩序列; 次生孔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研究东营凹陷各构造区带成岩系列和成岩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特征和分布,探讨了影响各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各区带次生孔隙的基本发育规律。认为影响各构造区带次生孔隙发育的共同因素为有机质产生的羧酸和CO2、粘土矿物转化过程中释放出的H+;各构造区带的其他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北部陡坡带主要与大气水渗流、不整合面和深部地层水上升有关,南部缓坡带则主要与不整合面有关,中央隆起带则与深部地层水上升有关,洼陷带则受异常高压场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浅述次生孔隙的成因 [J].
李义军 .
西北地质, 2002, (01) :65-69
[2]   胜利油区深部砂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 [J].
蔡进功 ;
谢忠怀 ;
刘宝军 ;
王宏宇 .
石油学报, 2001, (05) :34-37+4
[3]   胜利油气区东营凹陷现今地温场研究 [J].
熊振 ;
王良书 ;
李成 ;
施小斌 ;
郭随平 ;
王捷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312-321
[4]   东营凹陷沙一段滩坝-泻湖沉积体系和层序发育的控制特点 [J].
邬金华 ;
张哲 ;
王柏轩 .
地球科学, 1998, (01) :3-5
[5]   构造、沉积与成岩综合一体化模式的建立——以松南梨树地区后五家户气田为例 [J].
于兴河 ;
郑浚茂 ;
宋立衡 ;
肖海燕 ;
张玉明 .
沉积学报, 1997, (03) :10-15
[6]   东部深层天然气储层成气成岩史及有利孔隙带预测 [J].
赵登林 ;
纪有亮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02) :34-35
[7]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123
[8]   东营凹陷地温特征及深部勘探问题 [J].
杨绪充 .
石油学报, 1984, (03) :19-26
[9]  
东营凹陷储集体与油气分布[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李丕龙等著, 2000
[10]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储集孔隙[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美)沃克马·施密特(V.Schmidt),(美)戴维.A.麦克唐纳(D.A.McDonald)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