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中的合作:共享裁量权与模式选择

被引:9
作者
沈杰 [1 ]
刘爱莲 [2 ]
机构
[1] 不详
[2] 常州大学
[3] 不详
[4] 河海大学
[5] 不详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合作模式; 共享裁量权; 公共价值; 成本与收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治理合作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治理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从经济社会学"结构功能分析法"视角看,共享裁量权是社会治理合作的本质要求。通过生产、收益和偏好等裁量权在裁量权谱系中的分布调整,对这三种裁量权进行合理分配和共享,可以达到各自的优势发挥、劣势弱化和风险规避。基于共享裁量权,利用经济社会学"成本收益比较法",社会治理合作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公私双方利益和公共价值取向的一致、治理成本不高、治理绩效易于测量等。同时,社会治理合作也存在有悖于实际的理论预测、裁量权分配不公、政府权威模糊、问责机制失灵、信息鸿沟、执行偏差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治理成效,可采取共治型、差异化和竞争型等合作模式,从而使社会治理合作获得民众基础和合法依据、社会资源和公共价值、治理生产效率和收益红利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The Warping of Government work. John D.Donahue. . 2008
[2]  
合作[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多纳休, 2015
[3]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 Di Maggio Paul J,Walter W Powell. American Sociologist . 1983
[4]  
Management–Based Regulatory Strategies. Cary Coglianese,David Lazer.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