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仍旧要纪念费孝通先生?

被引:4
作者
赵旭东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费孝通; 纪念; 文化转型;
D O I
10.16783/j.cnki.nwnus.2017.05.001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我们今天仍旧需要去纪念他,这其中的理由分别体现在执弟子之礼、逝者难如斯、迈向人民的人类学、一个时代的纪念以及直面全球化文化转型的来临等方面。借助于对费孝通先生的感怀和纪念,我们会获取一种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的自信以及面对当下重大社会与文化转型时所能够具有的应对和适应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朝向一种有自信的中国人类学.[N].赵旭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
[2]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M].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商务印书馆.2016,
[3]  
从马林诺斯基到费孝通.[M].谢立中;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  
费孝通全集.[M].费孝通; 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
[5]  
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费孝通著;.华夏出版社.2004,
[6]  
师承·补课·治学.[M].费孝通著;.三联书店.2001,
[7]  
费孝通诗存.[M].费孝通著;张荣华;费宗惠编;.群言出版社.1999,
[8]  
费孝通文集.[M].费孝通著;.群言出版社.1999,
[9]  
数字化生存.[M].(美)尼古拉·尼葛洛庞蒂(NicholasNegroponte)著;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6,
[10]  
云南三村.[M].费孝通;张之毅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