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界那邦变质基性岩的两期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18
作者
季建清
钟大赉
丁林
韩秀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麻粒岩相;石榴辉石岩;变质作用PT轨迹;那邦;中缅边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中缅边界首次发现的麻粒岩相变质基性岩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的改造,依据共生矿物组合和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判定早期的变质作用的压力下限是0.8~1.0GPa,温度是750℃~860℃,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期变质作用的温压是0.59~0.80GPa、650℃~720℃,为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作用PT演化轨迹呈现降温减压的特点,指示俯冲作用和碰撞造山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区域地质背景显示变质基性岩的早期变质作用与密支那古洋壳俯冲作用有关。构造分析得出后期的变质变形作用与研究区约23.08~0.63Ma前后的右行逆冲走滑剪切作用有关,是俯冲带上驮板片前缘强烈抬升的记录。那邦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发现对滇西腾冲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研究、与密支那缝合带相关的板片俯冲、俯冲板片的裂离、俯冲带上驮板片前缘的抬升和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8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