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社会”赋能的智慧社区建设

被引:25
作者
吴海琳
机构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关键词
智慧社区; 社会赋能; 地域共同体; 社会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 [地区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近年来的智慧社区建设,无论是建设理念还是实践层面都出现多元分化态势,并形成不同学科视角下关注重点不同的智慧社区研究分化。但现有研究多停留在对此种分化样态的描述性分析或模式化总结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此种分化产生的根源,只关注智慧社区建设的"技术"赋能,忽视了"社会"赋能。文章旨在揭示智慧社区建设理念定位差异、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差异、社区与居民群体多元分化以及网络与现实空间分割等导致的智慧社区建设分化及困境,强调智慧社区建设应找回"社会"赋能,回归社区地域共同体建设本位。智慧社区建设的"智慧化"不应停留在物理空间的被动智能化,技术赋能下的城市治理数字化升级,而应在网络社会学和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积极推进社区"网络媒介"与"地域空间"的良性共建,从而实现"技术"与"社会"双向赋能的智慧社区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中国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体系研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万碧玉, 2017
[2]  
中国智慧社区发展报告[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罗昌智, 2015
[3]  
2016世界发展报告[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世界银行, 2017
[4]  
流动的现代性[M]. 上海三联书店 , (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2
[5]  
弥合数字鸿沟 促进数字红利普惠大众[N]. 邱泽奇,袁东明. &nbsp中国经济时报. 2019 (005)
[6]  
全球时代[M]. 商务印书馆 , (英)马丁·阿尔布劳(MartinAlbrow)著, 2001
[7]   “‘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 [J].
肖林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4) :185-208+246
[8]  
现代性的后果[M]. 译林出版社 ,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 2000
[9]  
共同体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 1999
[10]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J].
李友梅 ;
肖瑛 ;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25-13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