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藏的菲氏麂(Muntiacus feae)

被引:5
作者
张词祖
盛和林
陆厚基
机构
[1] 上海动物园
[2]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关键词
额腺; Muntiacus feae; 毛色;
D O I
10.16829/j.slxb.1984.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菲氏麂数量稀少,至今对它仍很少了解。Leonardo Fea于1887年3月27日在缅甸的丹那沙林(Tenasserin)山区采集到1头雄性菲氏麂后,Thomas和Doria于1889年首次作了极其简单的报道;1892年Thomas根据这件标本又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直至1977年,Grubb才对一直保存在意大利热亚那自然博物馆的头骨进行了详细报道。1914年,Gairdner在丹那沙地区又获得1张菲氏麂皮,那是被豹咬死后又被当地居民吃剩的残皮,这是第二次记录。第三次记录是Sokolov(1957)报道他于1956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106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