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语境中的理解

被引:14
作者
陈嘉明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
理解; 知识论; 意义; 理由; 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17 [认识论];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理解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概念,围绕这一概念形成不同的理解论。近些年,理解作为一种与认识相区别的认知方式,成为英美知识论研究关注的新热点。以意义与意向性(心理因)的关联为核心的理解论,选择从意义概念切入,在实践知识论的视域中研究理解问题,并将对语言及行动的意义的理解,诉诸言说者或行动者的心理因,尤其是意向性的把握。意义领域中的理解的特质表现为理解者与被理解者的心灵的交流与汇通(尽管它未必显露出来),这也正是理解与认识的基本区别。理解的基础是理由,而非事实。理由可以包括事实,但远不止事实。正是这一点决定了理解的方法的特殊性,即它运用的是“最佳解释的推论”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43+204 +204-205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理解与合理性 [J].
陈嘉明 .
哲学研究, 2017, (09) :75-81
[2]  
真理、意义与方法[M]. 商务印书馆 , (美) 戴维森, 2011
[3]  
心灵导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塞尔 (Searle.J.), 2007
[4]  
实践理性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德) 康德, 2003
[5]  
维特根斯坦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奥)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著], 2003
[6]  
理解与解释[M]. 东方出版社 , 洪汉鼎主编, 2001
[7]  
心灵、语言和社会[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约翰·塞尔(JohnR.Searle)著, 2001
[8]  
哲学研究[M]. 三联书店 , (英)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Ludwig)著, 1992
[9]   MEANING [J].
GRICE, HP .
PHILOSOPHICAL REVIEW, 1957, 66 (03) :37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