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被引:7
作者
谢怀全 [1 ]
徐创贵 [1 ]
张燕 [1 ]
王玉琳 [2 ]
杨林森 [1 ]
谢斌 [1 ]
孙丽萍 [1 ]
机构
[1] 甘肃省民勤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2] 甘肃省民勤县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情绪障碍; 心理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焦虑情绪的患者行心理干预,观察其焦虑情绪、躯体症状、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的改变,探讨心理干预在救治AMI中的临床意义及可行性操作方法。方法:将近3年来共收治的160例伴有情绪障碍的AMI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焦虑情绪严重者服用苯二氮类药物或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1个月后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顿焦虑量表(HMAS)评估,并对躯体症状、心律失常、心功能、病死率、住院天数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个月后,干预组SAS评分、HM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症状明显缓解(P<0.05);心律失常、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显著减少(P<0.01);心功能明显好转(P<0.05)。结论:AMI常伴有情绪障碍,尤其是焦虑。及时、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不仅可改善AMI患者的情绪障碍,而且还可使患者的躯体症状明显缓解,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死率、住院天数明显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873 / 875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