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

被引:2
作者
毕明丽
宇万太
马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潮棕壤; 土地利用方式; 农田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土壤微生物; 季节变化;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8.04.046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农业上常见致病菌灰霉菌、枯萎菌、镰刀菌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特别是氮磷钾配施循环猪圈肥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施用氮磷钾和氮磷钾配施循环猪圈肥均提高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但化肥配施有机肥降低了真菌数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分布存在差异,有机物料归还量较大的荒地和林地微生物数量较高,每年移出地表植物的割草处理略低,而裸地处理最低,细菌和放线菌分布规律一致,均为:荒地>林地>割草>裸地,真菌分布略有差别,为:荒地>割草>林地>裸地,土壤微生物含量和比例可大致反映土地利用类型;不同生态系统中,灰霉菌、枯萎菌、镰刀菌的分布不同,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致病菌数量普遍高于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枯萎菌,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检测到;微生物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在七月左右达到最大值。
引用
收藏
页码:908 / 9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初探 [J].
韩玉竹 ;
陈秀蓉 ;
王国荣 ;
杨成德 ;
徐长林 .
草业科学, 2007, (04) :14-18
[2]   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影响 [J].
陈蓓 ;
张仁陟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6) :634-638
[3]   施肥与设施栽培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J].
张乃明 ;
董艳 .
生态环境, 2004, (01) :61-62
[4]   土壤改良材料中有效微生物的检测 [J].
王爱华 .
湖北农业科学, 2003, (06) :49-50
[5]   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J].
樊军 ;
郝明德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1) :88-89+114
[6]   东北草原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J].
张崇邦 .
草地学报, 2001, (02) :117-120+127
[7]   杨树不同栽培模式生长量、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研究 [J].
孙翠玲 ;
佟超然 ;
徐兰成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3) :336-339
[8]   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J].
李仲强 ;
谭周进 ;
夏海鳌 .
湖南农业科学, 2001, (02) :24-25
[9]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 [J].
李志辉 ;
李跃林 ;
杨民胜 ;
朱日光 ;
李前华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0, (03) :24-28
[10]  
中国土壤生物演变及安全评价[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张夫道等,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