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探讨

被引:27
作者
刘树根 [1 ]
孙玮 [1 ]
钟勇 [2 ]
田艳红 [1 ]
吴娟 [1 ]
王国芝 [1 ]
宋金民 [1 ]
邓宾 [1 ]
冉波 [1 ]
李智武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深层; 碳酸盐岩; 海相油气; 形成; 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方法,以叠合盆地构造多阶段演化和油气多期成藏过程为主线,揭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在(曾)深埋和长(多)期构造差异性作用下油气的形成和分布理论。研究提出四川叠合盆地深层海相油气形成的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及油气分布的三级三元联控理论。认为天然气藏的形成是在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下由油气四中心(生烃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的耦合关系决定的,"三中心"(生气中心、储气中心和保气中心)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决定了油气的最终分布;盆地级别(第一级)的三元素(烃源岩发育、有机质成气率高和保存条件佳)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基础条件和勘探前景;区带级别(第二级)的三元素(拉张槽、古隆起和盆山结构)联合控制了油气分布的有利区带;圈闭或油气藏级别(第三级)的三元素(圈闭闭合高度、封盖强度和油气充注程度)具体控制了规模性气田的分布。油气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论和三级三元联控理论的提出,对(四川)叠合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2 条
[1]   分散液态烃的成藏地位与意义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王东良 ;
李剑 ;
李永新 ;
胡国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5, 42 (04) :401-413
[2]   川中古隆起下古生界——震旦系勘探发现与天然气富集规律 [J].
罗冰 ;
周刚 ;
罗文军 ;
夏茂龙 .
中国石油勘探, 2015, 20 (02) :18-29
[3]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差异聚集分布及其主控因素 [J].
刘树根 ;
孙玮 ;
赵异华 ;
王国芝 ;
宋林珂 ;
邓宾 ;
梁锋 ;
宋金民 .
天然气工业, 2015, 35 (01) :10-23
[4]   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理论 [J].
刘树根 ;
孙玮 ;
宋金民 ;
邓宾 ;
钟勇 ;
罗超 ;
冉波 ;
田艳红 ;
李智武 ;
彭瀚霖 ;
尹柯维 .
地学前缘, 2015, 22 (03) :146-160
[5]   从源-盖控烃看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分布规律 [J].
金之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6) :763-770
[6]   川中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早寒武世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关系 [J].
钟勇 ;
李亚林 ;
张晓斌 ;
刘树根 ;
巫芙蓉 ;
刘定锦 ;
邓小江 ;
陈胜 ;
杨飞 ;
李小娟 ;
蒋波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1 (06) :703-712
[7]   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J].
李伟 ;
易海永 ;
胡望水 ;
杨庚 ;
熊璇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3) :8-15
[8]   构造运动对四川盆地震旦系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李宗银 ;
姜华 ;
汪泽成 ;
王铜山 ;
鲁卫华 ;
吕宗刚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3) :23-30
[9]   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和气田群成藏条件 [J].
韩克猷 ;
孙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1) :10-18
[10]   四川盆地中北部大安寨段油气勘探前景 [J].
孙玮 ;
李智武 ;
张葳 ;
冯逢 ;
张萌 ;
武文慧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