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民族节日中表演者的角色认同与管理——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为例

被引:29
作者
吴炆佳 [1 ]
钱俊希 [2 ]
朱竑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民族节日商品化; 主客互动; 角色; 西双版纳傣族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现代人体验异种民族文化风情的渴求,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节庆作为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正随着目的地的开发而逐渐被商品化。文章引入角色、认同等相关概念,选取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广场作为微观研究场所,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展现了傣族园"天天泼水节"表演者在旅游场域中的角色认同与管理过程。研究表明,在民族节庆商品化过程中,"天天泼水节"的剧班成员自身具有"东道主(当地居民)"和"表演者"双重角色,表演者自身存在基于物质空间生产和基于展演内容的角色内冲突。同时,表演者与游客之间还存在"表演者"和"观众"的角色间冲突。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通过"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与游客之间的"协调一致"保证双方互动的顺利进行。同时,表演者角色认同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表演者的权力话语在与游客、开发商等其他角色互动的过程中处于弱势。表演者基于地方的角色认同随着旅游发展发生改变,在此过程中,表演者主体也有意识地对地方意义进行重塑。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商品化、主体性和地方性的重构——再造的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节 [J].
吴炆佳 ;
袁振杰 .
旅游学刊, 2013, 28 (04) :14-15
[2]   民族旅游中的主客互动研究:基于符号互动论视角 [J].
张机 ;
徐红罡 .
思想战线, 2012, 38 (03) :116-119
[3]   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 [J].
唐雪琼 ;
钱俊希 ;
陈岚雪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835-844
[4]   论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J].
陈如霞 .
贵州民族研究, 2010, 31 (02) :86-89
[5]   民族认同的交往和经济规律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华民族认同 [J].
冯光 .
贵州民族研究 , 2009, (06) :28-32
[7]   族群文化的移植:“旅游者凝视”视角下的解读 [J].
孙九霞 .
思想战线, 2009, 35 (04) :37-42
[8]   民族旅游的困惑与选择——中国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能否双赢的思考 [J].
高婕 ;
田敏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 30 (06) :204-208
[9]   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J].
马凌 .
旅游学刊, 2007, (10) :76-81
[10]   文化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和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云南三个傣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比较研究 [J].
艾菊红 .
民族研究 , 2007, (04) :49-5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