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城市化: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依托

被引:5
作者
孙建波 [1 ]
张志鹏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2]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系
关键词
主动城市化; 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基础; 城镇体系; 制度保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而又紧密关联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道路。一方面,中国借助高效率的工业用地审批制度快速承接了全球加工制造业的转移,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全球分工地位;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和开发区作为承载工业化的主要平台,形成了被动的粗放式的"城镇化"。这一独特道路内在地规定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也导致了"后危机"时代的困境。经济结构调整内在地要求社会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变化,要求目前仍占大多数的农业人口主动融入现代工业社会。农耕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集中是主动城市化的生产力基础,推动着农村居住模式走向集中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主动城市化之路:农民向乡镇集中居住、乡镇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提升城市功能、中小城市与核心城市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城市群系统。主动城市化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机制,而不是成本高昂的特大城市建设模式。这一长期过程中更需要土地财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规划制度、产业制度以及社会管理制度等的系列配套。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5+158 +158-1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发展经济学.[M].高波;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2002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M].蔡〓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  
城市社会的变迁.[M].王旭;黄柯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  
发展的型式.[M].(美)钱纳里(Chenery;H.);(以)塞尔昆(Syrquin;M.)著;李新华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5]  
小城镇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研究..建设部课题组;.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培训班教材.1998,
[7]   现代城市化的产业结构演进初探——中外发展研究对比 [J].
张雷 ;
朱守先 .
地理研究, 2008, (04) :863-872
[9]   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J].
刘志彪 .
中国经济问题, 2006, (01) :3-9
[10]   西部地区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及对策研究 [J].
谭志雄 ;
任毅 ;
陈茂直 .
开发研究, 2005, (05) :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