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化的文化阻滞力

被引:39
作者
衣俊卿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阻滞力; 日常生活批判;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6.01.002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现代化和现代性问题是中国过去一个多世纪重大理论争论和社会发展所环绕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某种意义上,现代性在中国尚未成为个体生存、公共生活、社会运行和制度安排的内在机理。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原因,是现代性的生成遭遇到社会内在的顽强的文化阻滞力。韦伯认为,中国现代性的内在阻滞力主要来自以儒教为代表的文化传统主义。然而,从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微观文化哲学的视野,可以看到这种阻滞力来源于传统日常生活的深层结构和内在文化图式。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成熟性孕育了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异常发达,而传统日常生活的内在图式形成了自然性、经验性和人情化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不仅是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图式,而且渗透和同化了非日常的社会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成为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因此,全方位地突破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图式对现代性的严重阻滞力,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争论 [J].
刘艺书 .
城市问题, 1999, (04) :12-14+63
[2]  
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M].衣俊卿著;.人民出版社.2005,
[3]  
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衣俊卿著;.人民出版社.2005,
[4]  
中国乡村生活.[M].(美)明恩溥著;午晴;唐军译;.时事出版社.1998,